玉有五德,仁,義,禮,智,信。君子比德如玉,是我們對玉的寄托和欣賞,同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所以,每當有新穎的玉雕題材出現時,人們總是不吝贊美,從料子的篩選到設計雕刻,都可以領會到設計師和雕刻師對玉石的情感和寄托。
作為創作者,我們都在不斷地學習,從男戴觀音女戴佛的作品開始,到象征著英勇和權威的龍,再到寓意著聚寶招財的貔貅和金蟾,還有諧音百財的白菜,如意、竹節、平安扣、蓮花、佛手等等,太多太多的傳統題材層出不窮。
傳承到今天,玉雕創作的題材要不僅限于傳統的吉祥寓意,更要有對當下世界觀的領悟和發揚,從而融入到作品創作中,形成獨特的屬于新時期的特色。在“一帶一路”成功舉辦以后,大批設計師紛紛亮出手中絕活,以絲綢之路、海上絲綢之路為題,創作出了很多獨特的玉石藝術品,深得海內外收藏家的喜愛。抗戰勝利日閱兵以后,有一些鐘情于軍事題材的設計師,苦心鉆研,以獨特的眼光和經驗,成功設計出以軍裝、步槍、行軍水壺、軍鞋等為主題的作品,一時被傳為佳話。
時間走到今天,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活地不斷提高,玉雕題材的設計,也從單純的精神層次慢慢地向現實過渡,這對于設計師來說何嘗不是機會。生活處處有學問,從一花一草中領悟,在一山一水中修行,融會貫通到屬于我們自己的設計風格中,最終一定可以創作出更美的傳世之作。
順應時代潮流,不斷創新,銳意進取,在生活中領悟,在創作中升華,創造出更多、更優秀的作品展現給大眾,才是我們新時期作玉人需要承擔的責任!
歡迎關注玉雕大師藝術網編輯部微信
編輯:張雨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文字與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下一篇:林國揚:試論玉雕工藝設計制作
